English

笑声里的苦涩

1998-06-22 来源:光明日报 彭程 我有话说

郭晓虹在《中华读书报》上以“新拍案惊奇”之名刊载长达两年的专栏文章,曾是我每篇必读的,每每为之解颐抚掌。不久前,这些文章结集为《书里书外的喜剧》一书,由群言出版社推出。如果说当年每周一次的阅读意犹未足的话,这回的集中重温,则感到十分过瘾,好像是一口气吞下多串四川麻辣烫,痛快淋漓。

作为一名资深的文化记者,作者阅历丰富,熟知文化圈内特别是出版界的种种情形,也即“书里书外”的方方面面。这个生产精神财富的领域里,有许多可敬可爱的人物,可歌可泣的事迹,这些自不待言。然而“林子大了,什么鸟儿都有”,此处也是社会的一部分,“七颠八倒的怪事”亦每每可见。在书中数十篇文章中,描写的可笑可叹之事,可鄙可恨之人,或系亲身见闻,或为听人说起,皆有所依据。论人,有偷人文章改头换面捞稿酬之无德文人,有将他人译作改动几处字句即署自己名字出版、且大言不惭称为“新译”的宵小之辈;论事,有不法书商盗印、“掉包”的鬼祟伎俩,有劳民伤财的“发布会”、研讨会”内幕。如此种种,都成为她揭露、鞭挞的对象,初衷无非是立此存照,以儆效尤,以促人警醒、发人深思,以达到净化书界风气的目的。

书曰“喜剧”,可谓十分到位。书中提及的一些事情,简直是匪夷所思。如某副刊编辑编发了一篇讽刺稿件《吹牛拍马学院招生启事》,不意却有电话纷至沓来,“咨询”入学事宜。再如某文学青年成名心切,欲结交编辑,却被期刊社门前爆玉米花的汉子冒名顶替,将其礼物“笑纳”。这样的故事,绝不是愚人节的幽默,或电视上的小品,让人哈哈笑过完事,而是笑声甫落,即品味出几许苦涩,体会到世风的乖谬,世事的畸形。于是在看似漫不经心的调侃中,作者的一片苦心、忧心、爱憎心、责任心跃然纸上。

尤其值得称道的,是作者笔下功夫十分老到。迤逦写来,文势跌宕,语言辛辣犀利,极尽谐谑,称得上嬉笑怒骂皆成文章,颇得古代笔记小说臧否人物、评说世事的流风余韵。如《贪看怪图自毁其目》一文,写一青工,生性不甘人后,为了瞧出所谓“三维立体艺术画”中的名堂,“每日黎明即起,持续苦撑,终于一日从图中依稀看出长毛猛玛象、剑齿虎、肿骨鹿之辈,浩浩荡荡,奔入眼帘。不禁以手加额,仰天长啸,欢呼大功告成。却不料习目太久,乐极生悲,双目顿生蹊跷,聚作一处,再难分开。旁人偶遇,但见其双目之中,白多黑少,分外狰狞,往往大叫一声,抱头鼠窜,所疑见到‘无瞳鬼’。”类似这般夸张的手法,生动的文字,比比皆是,读来仿佛面对一幅幅精彩的漫画,也使得此书具备某种当今之新“世说”的品格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